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9.第9章

關燈
第 9 章

王家的這個兩進小院子對比王家的人口,雖然不是很寬敞,但卻收拾的頗為齊整。

院墻刷上了白白的石灰,地上則鋪了一塊一塊的青磚。

王珩老大人無論走到哪裏都離不開花草,來到泉城的第二日,他就帶著兒子們去了一趟花鳥市場,買回來一些花草盆栽,三三兩兩的擺在院子裏和廊下各處。

王老夫人自然住在第二進的正房,王韶光和書雲、書瑤姐妹住在正房的東側間。

王麗娘姐妹則帶著幼芬、幼芳姐妹住在正房的西側間。

王珩夫婦住在了東廂房,王言文夫婦則住在了東廂房。

至於王言行夫婦就住在了第二進的後罩間。

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誰讓王言行排行老二呢。

第一進院子的東廂房是王言瑾和幾個侄子們的住處,西廂房則是客房,留給客人們住的。

正院既是王珩老大人待客的地方,也是他打算騰出來給幼童們啟蒙的地方。

許知州既說了要讓王珩來泉城教書,那他自然要好好做好本職工作。

不過他日前去看了一下縣衙的縣學,發現那裏也就寥寥十幾個學子,且他們中也沒有幾個認真讀書的。

王珩老大人打聽了一下這裏的情況才知道,原來泉城的子弟自來都是一到懂事的年紀,就去駐守在此地的軍營報到了,沒有幾個願意去讀書科舉的。

縣學裏的那幾個學子,也不過是本地學政為了面子上好看,從幾戶殷實人家的孩子裏選出來充數的。

這些人家的孩子讀書都是為了攀比,就譬如說這家富戶今兒個說我給我家孩子請了某某先生為師,過不了一段時日,另一戶富戶為了不被人比下去就也給自家孩子請了幾個先生。

他們送自家孩子進縣學一是為了給學政一個面子,二就是為了攀比了。

總不能你家孩子進縣學了,我家孩子不進縣學。

而這些孩子自然是本地學政為了充數弄進來的,那素質自然可想而知了。

王珩不過考校了他們幾句,見他們在這個年紀了,連四書都沒有讀完,臉色就是一黑。

不過他到底養氣功夫足,知道事情到了現在這幅局面,也怨不得這些十幾歲的少年們。

他給這些少年們布置了一個任務,三個月內把四書五經抄寫上一百遍。

那些少年們聽到後直接炸鍋了。

他們在家裏都是小霸王似的人物,又不知道王珩是誰,自然當場抗議了起來。

“三個月的時間怎麽能寫完這麽多字?”一個身肥體壯,一看長相就知道他夥食很好的富家小少爺舉手說道。

王珩老大人眼睛都不眨的道:“某當初進學時,不過兩個月就抄寫完了。”

夥食很好的富家小少爺立馬啞火了。

看到平日總是跟自己耍橫鬥狠的小胖啞火了,一個滿臉傲氣的狹眼少年面露不屑的看了他一眼。

隨後他才搖著扇子對王珩道:“先生的學問自不是我們能比的,這些書先生能抄完,我們卻是抄不完的。”

“是呀。”那些少年們聽這狹眼少年如此說,跟著起哄道。

小胖看到狹眼少年又搶走了自己的風頭,氣的臉色脹紅。

王珩老大人看狹眼少年自以為洋洋得意的模樣,就笑道:“我出身不如眾位都能抄完這一百遍經書,眾位自然也可以。”

這個……。

眾位十幾歲的少年說到底都是自幼嬌生慣養的主兒,被王珩老大人這麽一說,竟然一時之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反駁。

到最後,他們只能拿著四書五經回家抄書去了。

王珩老大人見這些少年們基礎太過薄弱,所以想要讓他們將四書五經先通讀一遍,之後再給他們講解學問。

既是已經將這三個月的事情安排好了,那王珩老大人就暫時將心思從縣學拉回來了。

他看了一下泉城人的讀書情況後決定要自己招生,為幼童啟蒙。

他的決定得到了全家上下的支持。

王老夫人和王太太等人隨著王珩流放到西北,她們不擔心別的,就怕王珩會因為一朝跌落在地而一蹶不起。

如今見王珩肯花心思教導幼童,他們自然是舉雙手讚成的。

王言文和王言行兄弟還說:“我們也可以隨父親一起教導幼童。”

王珩的這一決定不僅得到了王家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本地知縣和學政的支持,這其中尤以學政最為熱情。

要說起來,泉城學政恒大人覺得自己這官當的可真沒意思。

本地靠近嘉峪關,自來都是與外族對陣的第一後方。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本縣老百姓尚武成風,對什麽讀書科舉並不是非常感興趣。

恒大人自任了學政一職後,就再也沒做過升官的指望了,無他,實在是沒有什麽政績。

如今見自己敬仰已久的王珩老大人願意出山從幼童教起,恒大人自然是十分的願意,甚至唯恐王珩罷工不做了。

他不僅自告奮勇的隨著王珩老大人一起去鄉間挑選有資質的幼童,還自掏腰包,給那些願意送孩子到王家上學的人家一些糧食。

這些百姓見自家送孩子上學不僅不用花錢,還能又得一些糧食,自然十分的願意。

不過二十餘日,王珩老大人就挑出了約莫十幾個天資不錯的幼童。

他心滿意足的帶著這些孩子們來了王家。

可王韶光卻擔心起了家裏的嚼用了。

王珩老大人被放出來之後,不少親近的人家都派人送了銀錢過來,這些銀錢雖不算頂多,但若是省一些也夠他們一家幾口這麽些年的嚼用了。

這也是王韶光雖被流放到了西北,卻也不是很擔心自家生活的原因。

可如今王珩老大人不僅要免費教這些幼童讀書,還要負擔這些孩子們的口糧,王韶光就不免擔心起了自家的生計。

但她後來發現,自家的擔心是多餘的。

因為王珩老大人雖然不打算用教職謀生,卻另有生路。

他老人家不止四書五經學的紮實,書畫水平也是過硬的。

他們來到泉城後,時不時的就有人過來或親自或讓家奴帶著親筆書信來向王珩老大人求字求畫。

王珩老大人靠著這些潤筆費不僅養活了自家老小,還支撐起了整個書院。

王韶光大為欣慰,她總算不用擔心自家會吃不上飯了。

縣學的那些學子自回家抄書去了,書院的事情也漸次上了正軌。

王珩又和兒子們商議起了接下來幾年,他們要做的事情。

王言文和王言行都是已經中了舉人的,王珩老大人覺得兒子們年紀太輕就中進士,不一定是件好事,便一直壓著他們沒讓他們下場參加進士科的考試,而是想辦法讓他們外出歷練。

如今既來到西北,王珩老大人一方面讓他們跟著自己一道給幼童們啟蒙,一方面讓他們隔三差五的就去泉城以及附近的縣市,讓他們在田間地頭轉悠,體會百姓的疾苦,並讓他們把他們看到的情況寫成策論。

至於王言瑾和王家第三代男丁則隨著幼童們一起在前院讀書。

前院的朗朗讀書聲讓王老夫人和王太太等人的臉上漸次露出了笑容。

書雲書瑤等幾個女孩也逐漸開朗了一些。王太太和王麗娘等人都是知書達理的性子,她們每日裏做完家事後便帶著書雲書瑤等人一起,教她們讀書識字,告訴她們如何做針線。

王家雖然經過前番動蕩日子有些難熬,可在西北待了一段時間後,日子竟又過的滋潤了起來。

只除了王韶光,有王太太等人在,她自是不用去管侄女們的教養問題,而她自己本身,該會的諸如女紅這樣的內宅事體也都會了,再學也是無益。

再加上王太太看她年紀漸大,擔心起了她的婚嫁問題,她雖嘴上不說,但王韶光不是傻子,自是能感受到母親的焦急。

她雖因母親未將此事挑明,不好說些什麽,但心裏其實還是有些郁郁的。

這些時日也盡量避免與王太太見面。

王珩老大人敏銳的察覺到了妻女間的異樣,他是何等聰明的人,一猜便猜到了這兩人的心思。

女兒也是為著自己的事情才被退了婚,王珩對她不是不愧疚的。

也正是因為這份愧疚,王珩才更加不想讓女兒因為此事不開心,所以他就先去勸導妻子:“兒女的婚事都是緣分,我知道你為了韶兒的事情心急,但這種事情也是急不來的。泉城到底是小地方,也沒有什麽出色的後生。你總得給我一點時間給她尋摸個合適的人家。”

“我知道。”王太太也知道自己這段時間有些心焦了,她抹著眼淚道:“我其實更多的是心疼我們韶兒,她這樣的人品才貌,卻被我們當父母的連累了。”

王珩聞言雖沈默沒有說話,可臉上卻露出了一絲痛色。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